4月3日,据《科创板日报》消息,荣耀已设立新产业孵化部,下设具身智能实验室、具身数据实验室、交互安全实验室、动力总成实验室、仿生本体研究实验室。在某招聘网站上,荣耀提供了机器人数据生成算法工程师、机器人硬件系统工程师、具身AI架构师等多个招聘岗位。
从岗位职责来看,机器人数据生成算法工程师负责高效数据生成与增强,并在机器人高难度操作算法上验证有效性;要求机器人硬件系统工程师完成驱动电路选型、验证及调试,以及关节电机驱动控制板的PCB布局设计等;具身AI架构师则负责构建复杂专业领域的大模型智能体系统等。
作为一个在消费电子产业深耕多年的手机厂商,荣耀在传感器、智能交互、电池续航等方面有深度的技术积累。荣耀Magic6配备的LOFIC主摄、MagicOS 8.0操作系统、“青海湖”电池技术、射频增强芯片以及Magic7系列搭载的任意门功能、YOYO智能体等,均能成为公司快速布局具身智能产业的“垫脚石”。
另外,荣耀的手机产业链在供应管理、量产能力等方面的成熟体系,可助力机器人降低成本、提升制造效率,加快市场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在设立新产业孵化部之前,荣耀已在具身智能领域进行了广泛而周密的战略布局。
今年3月,荣耀在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正式发布“荣耀阿尔法战略”,宣布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根据计划,荣耀将投入100亿美元,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共创、共享的AI终端生态系统。
而在2024年底,荣耀通过四家子公司完成机器人赛道“落子”,这四家公司分别为太原星耀终端有限公司、成都星耀终端商贸有限公司、南京星耀终端有限公司、昆明星耀智能终端商业有限公司。这四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均包含移动终端设备销售、家用电器销售、电子产品销售、照相机及器材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等。
荣耀跨界具身智能的动作表明,其正在布局未来,寻找智能手机业务以外的增长路径。而在新业务落地后,如何克服壁垒,实现高效转型,这依然是公司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vivo首席运营官胡柏山也曾预计:“vivo想要造出人们理想中的机器人,可能需要10年以上,甚至15年。”
当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企业增长速度放缓,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这一趋势也引起了其他手机厂商的注意,其同样需要塑造第二增长极,以维持自身的持续发展。具身智能领域,无疑是一个充满潜力与吸引力的“奶油蛋糕”。
苹果正在开发一种可跟随用户移动的机器人,包括作为移动视频会议工具,甚至可能在未来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华为聚焦“机器人的大脑”,依托鸿蒙系统开源 + 盘古大模型向乐聚、达闼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vivo则面向家庭服务场景,成立机器人LAB,聚焦研发人形机器人的“大脑”与“眼睛”。
尽管各家公司在布局策略上有所不同,但其共识是通过创新和技术积累,抢占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先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手机厂商纷纷入场“造人”,具身智能技术将加速迭代,产业生态也将愈发繁荣,人形机器人的集体进化或许会因此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