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逐际动力、智平方、银河通用、智元,看底层操作系统派系之别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6分钟(2036字)

1天前 从逐际动力、智平方、银河通用、智元,看底层操作系统派系之别

来源:机器人产业应用
没有唯一解,只有持续进化。

作者:余柯 出品:机器人产业应用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进程中,中国科技企业正以截然不同的操作系统架构,争夺着定义机器“智能生命”的话语权。这场技术博弈的核心,在于如何构建协调身体运动、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的“数字中枢”——不同的技术路线,折射出企业对机器人进化方向的前瞻判断。  


本文我们将通过剖析逐际动力、智平方、银河通用、智元机器人四家代表性企业的真实技术路线与产品进展,这些技术分化背后,实则是产业逻辑的深层较量:该优先突破运动控制智慧,还是追求认知决策的类人化?应专注垂直场景极致优化,还是押注通用智能生态?


01

技术路线对比:从运动控制到全栈大模型


四家企业在技术路线上各具特色,分别聚焦于真实地形感知驱动的运动智能、端到端VLA大模型的AGI终端、纯视觉导航与数据驱动的零传感器策略全栈大模型与量产生态的创新融合等方向,展现了多样化的技术探索方向。


image.png

| 技术路线横向对比


1.1

  逐际动力:

真实地形感知驱动的运动智能


| 逐际动力技术演进图


• 核心技术


逐际动力自2022年9月推出四轮足机器人W1,融合轮式速度与足式越障能力,实现在复杂地形下的敏捷穿梭 ;


2023年3月发布点式双足机器人P1,验证双足直立与360°在原地自转 ;


2023年12月首秀人形机器人CL-1,实现基于实时地形感知的一步一阶上楼梯与往返跑步,标志国内同类水平领先 ;


| CL-1


2024年8月,CL-2新增腰部自由度与灵巧手,进一步提升重心控制与泛化操作能力。


2024年10月推出TRON 1机器人,其采用“三合一”模块化足端设计,配备三种足端,兼顾人形机器人双腿结构的简易构型,和多种足端的灵活切换。


| 逐际动力多形态双足机器人TRON 1


·算法闭环


搭载自研LimX VGM(Video-to-Gait Model)具身大脑操作算法,结合Real-2-Sim-2-Real强化学习闭环,从仿真到真实环境不断优化运动控制,持续提高动态平衡与抗干扰能力 。


·商业化路径


深耕汽车制造与工业巡检场景,已与蔚来、阿里等产业链合作伙伴达成试点,布局高端制造与特种作业市场,将于2026-2030年推动CL系列进入家庭与服务领域。


1.2

  智平方:

端到端VLA大模型的AGI终端


·研发脉络


成立于2023年4月的智平方,2024年6月联合北京大学推出面向操作机器人的RoboMamba端到端VLA(Vision-Language-Action)具身大模型,抢跑国际同类成果并入选NeurIPS 2024 ;


同年下半年部署首代具身大模型AI2R Brain于Alpha Bot系列机器人,实现多场景泛化操作 ;


2025年1月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进一步加速大模型迭代与商业闭环 。


|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技术对比图


·产品进化 


Alpha Bot 1于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亮相,融合轮式底盘、折叠升降结构与高自由度机械臂,续航6h+、关节自由度较前代提升50%、传感器数量提升200% ;


2025年4月17日发布Alpha Bot 2,搭载升级后的Alpha Brain(原AI2R Brain升級版),实现360°✕360°全域探测感知与DeepSeek长程推理,开启“AGI终端”战略 。


| Alpha Bot 2发布现场


·商业化布局


先期聚焦汽车制造与半导体生产,签约吉利、晶能微等客户,同时拓展公共服务与家庭场景,规划“制造业 → 公共服务 → 个人康养”三阶段落地模式。


1.3

银河通用:

纯视觉导航与数据驱动的零传感器策略 


·成立与融资


银河通用机器人(Galbot)于2023年5月成立,2024年6月完成7亿元天使轮融资,11月再获5亿元战略轮支持,累计融资超13亿元,估值逼近或已突破10亿美元独角兽门槛 。


·技术核心


放弃激光雷达,多传感器方案,仅依赖单视角RGB视频流的端到端导航模型,如同特斯拉FSD,结合仿真合成数据管线(半年生成十亿级合成数据),实现真实场景Zero-shot泛化,显著降低硬件成本与系统复杂度 。


| 银河通用技术架构图 


·代表产品


2024年6月发布首款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 G1,具备基于视觉决策的“大家脑”与精准执行的“小脑”结构,可自主询问用户需求并完成倒饮料、搬运等任务;已在美团智慧药房解决方案中实现取送货、补货等24小时无人化作业 。


|  Galbot G1机器人


•应用场景


物流仓储、零售药房、汽车制造等多领域落地,与奔驰、极氪等车企合作开展天窗转运、料箱搬运等作业,正快速铺开规模化商用。


1.4

智元机器人:

全栈大模型与量产生态的创新融合


·公司简介


成立于2023年2月,创始人为彭志辉,获得红杉中国、高瓴资本、比亚迪等多轮投资,目前已完成天使至A2+多轮融资 。


·大模型平台


近期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并同步开源百万级真机数据集,旨在为硬件提供“ImageNet级”训练基座,推动底层通用化 。



·量产与产品


自建上海临港生产基地,已量产下线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主打产品包括远征A2交互服务机器人、精灵G1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与灵犀X1全栈开源机器人,形成软硬一体的商业闭环 。


·生态与展望


通过大模型、海量数据与量产制造三环驱动,构建从“算法 → 样机验证 → 量产交付 → 平台迭代”闭环,未来将重点推向教育、医疗、商业迎宾等高频服务领域。


02

竞逐背后的突围赛


具身智能操作系统的技术裂变,正将中国机器人产业推向“定义未来”的战略高地。


四家企业以差异化布局勾勒出行业进化的多维脉络。当前,制造巡检的场景深耕、家庭服务的信任构建、高安全场景的技术冗余、开放生态的商业平衡,既是各家突围的关键命题,亦是产业迈向成熟必须跨越的阶梯。


随着技术迭代加速与场景需求裂变,机器人技术将不再受限于单一领域,而是在协同竞争中形成“感知-决策-执行”的全链条突破,最终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商业与家庭场景中实现泛在化渗透。


而这,也恰恰印证了具身智能革命的复杂性:没有唯一解,唯有持续进化。在机器人从“工具”迈向“伙伴”的临界点上,操作系统的每一次架构革新,都在重绘人机共生的可能性图景。


或许十年后再回望,今天的技术路线分化将被视为硅基文明觉醒的“寒武纪大爆发”,而中国企业在这场底层博弈中的选择,正在为人类打开一扇通往智能新纪元的旋转门。


e6668a8c41291e78b5777119ae5ac45.jpg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
右键可直接复制图片
×